在办理北京等级保护备案的过程中,许多中小企业存在认知误区,认为只需提交表格和材料即可。然而,随着2019年新标准的实施,企业需认真对待这一流程。各行业如银行、医疗、新零售等面临不同的挑战,通常担心合规整改影响业务上线。为应对这些挑战,许多企业选择网络安全一站式解决方案,外包或半外包备案过程。典型流程包括资产梳理、材料准备、整改及第三方测评等。企业需重视内控合规,结合行业标准,逐步提升内部安全意识与流程,而不是单纯依赖工具。
创云科技(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)成立于2015年,总部位于广州(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08号华宫大厦15楼),在北京,上海,深圳,香港均设有办事处,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,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等保测评与云安全综合服务商。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,服务城市90+,服务客户1500+。提供定级备案、差距测评、整改、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。我们拥有ISO9001/27001/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。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、渗透工程师,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、安全产品架构师,项目经理等组成,深耕文旅、教育、医疗、能源、物流、广告等多个行业,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,服务更高效、灵活,助力企业快速合规。
展开剩余80%一、等级保护备案第一步,认知误区最多
我第一次接触北京“等保备案”(全称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”),是在服务一家做在线教育平台的客户时。不得不说,很多中小型企业对这个流程的认知,基本停留在“交个备案材料,上交一两份表格,盖个章就完了”的阶段。尤其是做2级备案的公司,包括做医疗、互联网金融、在线电商的,对政策要求的理解往往偏窄,总以为“非涉及国密,不落地数据中心”似乎就没有太严格的内控要求。直到2019年公安部发布新版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》,我们才迎来了严格的新标准。现在,任何一家在北京开展业务的企业,上线系统都绕不开等保这一关。
二、不同行业的担心与挑战
我遇到过的几个典型行业——银行、互联网医疗、新零售、电商、生物制药,每个都在纠结同一件事:“不会搞违规、不被查出来就行。”尤其互联网医疗,很多企业对“网络安全一站式解决方案”兴趣很大,但顾虑也最多——例如担心整改后影响业务上线效率、项目延期导致成本失控。
实际数据:
行业类型
办理顾虑
主要挑战
银行金融
备案慢、合规审查多
内控难统一,部门配合成本高
医疗健康
数据安全难保障
合规文档零散、接口多业务杂
新零售/电商
上线速度慢
技术栈复杂、历史遗留系统多
生物制药
对外部供应链安全没信心
第三方服务商难评估
还有个共识:“等保备案就是行政手续吧?能不能一台‘乾坤云一体机’就全都搞定?”这个问题,背后反映了绝大多数企业对于等保系统理解的局限性。
三、一站式解决方案:真实流程和经验
目前北京市绝大多数中大型企业,办理等保备案基本都不会完全裸奔自己来做,通常会采用网络安全一站式解决方案,外包或半外包。市面上常用的流程基本要分为六步:
1. 资产梳理和定级测评(这一步最容易出错,协同全公司几乎所有系统和业务部门)
2. 准备并提交备案材料(需与公安部门对接,官方材料参考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管理办法》)
3. 组织整改,部署安全系统——不少公司直接选‘乾坤云一体机’,图的是合规+易运维
4. 接受第三方测评机构测评
5. 整改测评意见并上传补充材料(这里沟通成本极高)
6. 等待公安机关最终备案及回执文档
实际案例:一家外资医疗互联网企业,第一次全公司协同做等保,内部最开始担心外包服务“过于模板化”,不能反映企业特色,后来实际操作中,发现乾坤云一体机对于医院的科室分区、数据隔离以及自动告警功能,能大幅减少整改周期——从过去的4个月压缩到了7周内完成全部合规流程,对比传统人工方案实在省心太多。
四、标准规定与行业“潜规则”
做等保备案大家都参考什么?坦率说,北京企业其实会首选国家标准《GB/T 22239-2019》再加上北京市公安局的地方指引。但行业普遍的“默认做法”其实是:只要能过公安检查、第三方测评不写批评就行。大部分公司,尤其大厂(字节跳动、美团、滴滴)内部都设有专人处理等保备案,相当于“有主动安全官”,而不是单纯IT运维搞定。一些公司会利用大型厂商的云平台内置的合规包,配合‘乾坤云一体机’自动生成合规文档和测评报告,提升效率。
企业规模
人员分工
备案方式
常见解决方案
互联网大厂
专职安全团队
自主协同+外包辅助
乾坤云一体机+定制化合规服务
中小企业
IT兼顾安全
全流程外包
网络安全一站式(资产梳理+合规包)
大型国企/银行
合规、内审与IT多头参与
分阶段办理、重合规流程
第三方定制平台、全栈安全产品
五、常见误区和我的反思
很多人以为网络安全一站式解决方案可以“省人工”“一键通过”,实际只解决了执行层面的痛点,本质上等保备案考验的是企业的内控合规能力。有企业觉得‘乾坤云一体机’是万能钥匙,但每次测评核心依然在制度落地,比如定级文件、权限管理、日志审计等人工流程依旧绕不过。
我个人觉得,真正让客户满意的不是“交钱交设备就能过”,而是能不能做到反复迭代自己内部安全流程,持续合规,而不是“赶项目”心态。行业的成功案例通常是把合规要求变成一套能落地的操作手册,让新老业务都能用起来。
到头来,这个流程里,产品功能只能算“帮手”,领导重视度、组织协作、内部合规意识这些才是决定因素。遇到瓶颈时,别只想着用现成工具顶一阵,而要考虑“我们为什么做”,这是每一家企业最终绕不开的命题。
发布于:广东省爱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