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健康中国战略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强音下,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迎来历史性机遇。北京中医药大学“智启医典韵,数绘藏药魂”实践团紧扣《“十四五”中医药发展规划》要求,于七月深入西藏拉萨、林芝等藏医药文化核心区,走访调研藏医院、藏药企业,为破解藏医药古籍传承与创新发展难题贡献青年智慧。
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
7月17日,团队赴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交流调研。在研发部部长左谷的引领下,团队探访了药厂博物馆,丰富多样的藏药标本、古朴精巧的制药工具、珍贵详实的药方古籍有序陈列,生动呈现了藏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历史传承。
立足深厚传承,着眼创新发展。团队随后深入研发部门调研,重点了解其高效的组织架构、激发活力的创新运营机制,以及新药研发方向与技术突破的重点规划,并与研发人员深入交流,共同探索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融合、推动藏医药事业迈向新高度的路径。
展开剩余88%参观结束后,团队与研发部部长左谷、研发部主管久朗、信息部嘎玛卓玛等相关负责人,围绕大数据在藏医药领域的应用展开专题座谈。座谈聚焦于藏药产业方剂研发、药材加工等核心环节,系统梳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现状、特定需求与发展瓶颈,共同评估其可行性,为深化藏医药数字化进程提供决策依据。同时,双方积极探索通过技术迭代与成果转化赋能藏药产业,以期切实解决其数字化发展中的现实问题。
西藏自治区藏医院
7月18日,团队走访西藏自治区藏医院,在科教处主任次多的陪同下参观了院史馆与博物馆。通过智蕴千年的唐卡、多传本译本的《四部医典》等珍稀史料,团队深入了解医院发展历程、藏医药文化精髓及《四部医典》的深厚理论。
参观结束后,团队与外治科主任次仁桑珠进行深入访谈,聚焦大数据在藏医院的应用现状,系统探讨了多个维度,如在技术层面,重点调研电子病历系统在不同科室的实际应用及效能等。此外,双方探讨临床学生及医护人员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现状与实践,探讨其与内地医学教育在数字化素养方面的合作空间;同时关注西藏地区相较于内地的差异化发展路径,聚焦生活质量、居民幸福感等精神福祉指标的显著提升。
本次访谈以大数据赋能藏医院的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为切入点,其间清晰呈现了藏医院在守护民族医学瑰宝、筑牢健康民生根基方面扎实且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,也为加速藏医药现代化转型、助力区域实现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。
林芝市藏医院
7月21日,团队实地走访了林芝市藏医院,在院办巴桑扎西同志的带领下深入参观了该院独具特色的博物馆、传承藏医“治未病”理念的预防保健科以及实现智能化升级的药浴科等核心业务部门。
林芝市藏医院博物馆作为粤藏合作重要成果,在外部资金与专业设计支持下建成。其创新性地并置展示中藏医体系内容,促进方药、药材、炮制及理论的系统对比与学术互鉴,成为跨医学体系交流的关键平台,显著提升了藏医院的文化与专业建设水平。
同时,依托“名医工作室”推动人才互派与交流:双方专家通过驻点工作与异地研修等形式,深入开展技术交流与互学互鉴。当前跨区域交流仍面临资源调配挑战,亟需优化人员协同与工作衔接机制以释放更大潜力。
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,林芝市藏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扎西尼玛,心脑血管科负责人次仁亚达,外治科负责人红花,药浴科负责人旦增等专家,就现代技术赋能传统诊疗与管理等议题进行了内容充实、聚焦的交流。座谈中,高度智能化的药浴系统作为典型案例被重点介绍——该系统实现了从熬药到消毒的全流程自动化、标准化管理,显著提升了效率、安全性和患者体验,成为藏医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标志性典范。
青年担当,为健康中国注入雪域新动能。“智启医典韵,数绘藏药魂”实践团以科技为笔、以实践为墨,在青藏高原探索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交融的路径。依托深度访谈成果,团队积极探索藏医药数字化发展道路,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,更是推动民族医药焕发新生的青春担当。千年藏医药智慧乘数字化长风,在新时代青年的守护与革新中赓续根脉、擘画新章,向更辽阔的未来敞开全新可能!
来源丨“智启医典韵,数绘藏药魂”实践团
初审 | 贾羽宣、张瑶萱老师
复审 | 熊宇晨、王梓旭
终审 | 韩雪、艾华
发布于:北京市爱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