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周
摘要:一手策划了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,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,都认为他担任过航母舰长、航母战队司令、航空舰队司令,是主张航空制胜的航空派,但实际上他骨子里依然还是巨舰大炮派。
【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,本号将发布二战武器、人物的系列文章,敬请关注】
一手策划了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,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,都认为他担任过航母舰长、航母战队司令、航空舰队司令,是主张航空制胜的航空派,但实际上他骨子里依然还是巨舰大炮派。
山本五十六,1884年出生于日本新潟县长冈市,出生时他的父亲高野贞吉五十六岁,所以给他取名高野五十六。1913年,高野五十六的父母亲相继离世,由于母亲娘家(山本家族)没有子嗣,而高野家有六个儿子,所以年纪最小的高野五十六就被过继到了舅舅家,就此改姓山本,成了山本五十六。
展开剩余85%高野和山本家族都是长冈市著名的武士家族,山本家族更是长冈藩的家老,所以山本五十六从小就受到了武士道思想的熏陶。
1901年,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第32期,1904年以第七名的成绩毕业、1908年,进入海军炮术学校学习。1914年,又进入海军大学深造。
1919年4月,山本作为日本海军的未来之星被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——日本海军始终将美国作为假想敌,所以选派年轻的优秀军官到美国留学,实地接触了解美国,是日本海军的惯例。太平洋战争时期,很多日本海军的高级将领都曾经有留学美国的经历,除了山本五十六还有担任海军军令部长的永野修身。
从哈佛毕业后,山本还担任日本驻美使馆的海军武官,一直到1921年5月才回国,在美国学习、工作整整十年,所以对美国有很深刻的了解。这也是他后来坚决反对与英美开战的原因,因为他很清楚,日本的综合国力完全不能与美国相比,一旦开战必败无疑。
1924年12月,山本担任日本海军霞浦航空队教官兼副部队长,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山本将自己的专业从原来的炮术转为航空兵,因为海军航空兵不在《华盛顿海军条约》的裁减范围之内。
1925年,山本再次赴美担任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,1928年,山本回国,先后在“五十铃”号巡洋舰、“赤城”号航空母舰担任舰长。
1929年山本晋升为海军少将,升任海军航空部技术处长,之后又担任第一航空队司令官。1933年调任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。1935年12月,升任日本海军航空本部部长。
1936年12月担任海军大臣次官,由于山本非常坚决反对与英美开战,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的强烈不满,陆军中的一些激进分子甚至放话,要干掉山本。因此海军于1939年9月1日将山本调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——这一天恰好就是德国入侵波兰,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日子。
从山本的这段经历来看,担任过航空队教官兼副部队长、航母舰长、航空部技术处长、第一航空队司令官、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、海军航空本部部长,都是航空岗位。而且之后又是他一手策划指挥了偷袭珍珠港,所以大多数人都想当然地认为,山本是主张航空制胜,将航空力量作为战争决定性因素的航空派。
确实,看起来和南云忠一这样典型的巨舰大炮派不同,山本很像是航空派。但是,山本在骨子里依然还是一个巨舰大炮派。偷袭珍珠港并不是山本的首创,他只是复制了1940年11月英国海军奇袭意大利塔兰托,偷袭珍珠港完全可以看作是七夕塔兰托的翻版,当然规模放大了很多。不过,一开始的计划,只是出动4艘航母,后来是第二航空战队司令长官山口多闻少将坚决要求,才增加到6艘航母。
之所以会使用航母和舰载机攻击敌方停泊在港内的军舰,根本原因在于水面舰艇无法直接冲入敌方军港进行攻击,只能使用舰载机从空中进行打击。
仅仅从这一点,就认为山本是航空派,显然说服力是远远不够的。
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中,山本五十六的兵力安排上就明显看出,他骨子里还是巨舰大炮派。首先是只出动了4艘航母,当时日本海军有10艘航母,只派出4艘显然太少了。虽然说在思想上有些轻敌,但根本原因是对航空作战不够重视,山本只是将航母作为前锋,先行消灭中途岛上的美军岸基航空兵,为战列舰决战创造条件。山本认为的海上决战还是战列舰之间的对决。
由于日军在中途岛方向只有4艘航母,舰载机的数量面对美军的岸基航空兵和3艘航母的舰载机,完全没有优势,这就注定了中途岛海战的失败。因为航空力量才是战役决定的力量。如果,增加第三航空战队的2艘航母,那么日军的舰载机数量就占有优势了,即便同时面对美军的岸基航空兵和航母舰载机,也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困境。
其次,山本将战列舰作为主力,同时又担心会遭到美军航空兵的打击,所以布置在远离航母舰队的位置,结果航母舰队作战失利,战列舰根本来不及接应——当然,战列舰如果赶得上,没有航空兵力掩护,也只能成为美军航空兵的活靶子。
接下来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,瓜岛处在日军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的极限,日军的零式战斗机从拉包尔起飞,到达瓜岛上空最多只能停留十分钟,所以面对美军在瓜岛上的岸基航空兵完全是不对等的,也就很难为日军舰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。所以日军只能依靠驱逐舰的高速性能,在夜间进入瓜岛海域,为岛上部队运送补给,同时炮击岛上的美军机场。只要出现一点状况,天亮后不能驶出美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,你就必然遭遇灭顶之灾。
同时,由于受到航程的限制,日军的航空兵也在瓜岛作战中损失惨重。日本海军在战前培养的菁英飞行员基本都在瓜岛战役中损失殆尽。
这就是山本不重视航空作战的恶果。如果他将进攻的目标选择在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之内,步子迈得小一些,比瓜岛的距离近500公里,结局就完全不同了。
所以,从珍珠港、中途岛和瓜岛三场战役,就可以看出,山本对于航空作战的理解还是很肤浅,完全不是一个真正的航空派,骨子里还是巨舰大炮派。
那么日本海军有没有真正的航空派?
当然有的,第一位就是第二航空战队司令长官山口多闻少将,他在珍珠港和中途岛作战中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,表现出对于航空作战的深刻理解。但很可惜,他在中途岛海战中,拒绝撤离,和旗舰“飞龙”号航母一起沉入海底。
第二位就是1945年5月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小泽治三郎中将。小泽在1944年10月马里亚纳群岛战役期间,当时他担任第一机动歼敌司令长官,也就是航母舰队的司令,他提出了“往返轰炸”战术,也就是航母舰载机起飞攻击美军,不返回航母,而是直接飞到马里亚纳岛上的机场降落,补充燃料弹药,再从岛上机场起飞,攻击美军之后,返回航母降落。应该说这种类似钟摆来回攻击的战术,是典型的航空派战术思想的产物。
但是很可惜,这个时候日军舰载机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已经非常低下了,结果在空战中损失惨重,在对美军的第一波攻击中,就被打得落花流水。能够回到岛上机场降落的,寥寥无几。所以“往返轰炸”战术完全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。最后虽然小泽也算是破格担任了联合舰队司令——所以他婉拒了晋升大将,因为他如果晋升大将,比他资历老的中将就不得不退役了。即便如此,他担任联合舰队司令还是已经太晚了,根本无力回天了。
(本文图片来自网络)
老周,本名周明,曾用网名光亭,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,曾多次在凤凰卫视、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。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,可在微店“知兵堂书店”、某宝网店“知兵堂书店”上咨询购买。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“老周军事”,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,敬请支持。
发布于:上海市爱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